波斯波利斯地理位置 www.rcxfcs.com.cn 前有信貸引領產業 后有保險兜底防止返貧
“一帶一托”讓脫貧步伐更堅實
五指山暢好鄉番通村,五指山農信社收購當地貧困戶種植的百香果。海南農信社供圖
■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洪佳佳
編者按:
近年來,海南省金融機構精準施策,一手靠銀行信貸往前“領”,引導貧困戶產業致富,一手靠保險保障在后“兜”,防止貧困戶脫貧又返貧,讓金融資源精準“滴灌”貧困地區,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原來得擔水、背柴,現在住到新房子里,打開煤氣爐就能做飯,水、電也都給我們安裝好了,政府出了好政策,我們有好福氣啊!”五指山市暢好鄉番道村的貧困戶陳明建激動地說。剛踏進陳明建的新家,他便熱情地領著記者參觀了起來,一會指指電視,一會指指廚房,激動心情溢于言表。
以前,陳明建住在低矮破舊的老屋里,陋鍋、煙灶火,每到做飯時,總熏得人眼淚直流,一家人僅靠割膠維持生計。后來靠著政府出的4.5萬元和五指山農信社的幫扶資金,陳明建一家不僅生產發展了,還在老屋旁建起了二層小洋房,日子越過越好。
金融深度參與脫貧攻堅
如今,搬進了新家的陳明建,生活逐漸明朗了起來,“奔富”的日子過得格外充實。
每天,天剛擦亮,陳明建便到后山的橡膠林里割膠,因為投保了橡膠(價格)指數保險,有了保險的兜底,他再也不愁膠價下跌虧本了。割完膠,陳明建又馬不停蹄地前往百香果種植地里,除草澆水。百香果種植是五指山農信社幫助村里發展起來的產業扶貧項目,陳明建承包了一畝地,在百香果樹下套種菜仔樹,形成了一片土地,兩個產業,兩份收入。因為村里統一收購,種出來的百香果,陳明建也無需擔心銷路。
“貧困戶只管種,不管銷售,不承擔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不懂的,有人教,種出來了,有人收。”五指山農信社派駐五指山市暢好鄉番通村第一書記、振興工作隊長呂俊杰說,依托五指山農信社的信貸支持,番通村形成了“村黨支部+貧困戶+農戶+合作社+信用社”的幫扶模式。同時,五指山農信社還將金融手段融入貧困戶產業發展鏈條,深度參與產業規劃、技術培訓、加工銷售環節,打破小農經濟下小、散、弱的產業風險。
陳明建生活的變化,是海南省金融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海南累計發放扶貧貸款321億元、幫扶貧困戶35.8萬人,產業扶貧帶動貧困人口12.7萬人,占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19.32%。
信貸“活水”攪活產業發展
幫扶機制上,我省金融機構通過銀行信貸支持、保險風險分擔和加快培育帶貧產業等方式,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
農民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曾經是一個突出難題,特別是貧困戶無可抵押財產、無人為其擔保,即使有再好的項目,也很難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放貸、扶貧資金貼息、建立風險補償金”,扶貧小額信貸開辟了一條有效解決貧困戶通過融資解決產業發展的新途徑,大大降低了貧困戶貸款門檻和貸款成本,為貧困戶發展產業穩定增收提供了強大助力。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貸款16.8億元,累計惠及人口數8.68萬戶(次),歷年累計覆蓋率56.5%。
“金融扶貧增強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我省金融業監管層相關負責人說,比如扶貧小額信貸,有財政貼息,貧困戶不貸就享受不到政策,貸了就有還款壓力,通過調動貧困群眾的勞動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干、努力干,激發了貧困群眾干事創業的意識,也實現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同時,為提升金融服務,改善農村金融環境,我省金融機構在全省2612個行政村布設便民服務點2958個、設立村級金融服務站642個,全力推動貧困地區金融服務到村、到戶、到人,滿足貧困戶的金融需求,確保金融扶貧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保險“兜底”防止因病、災返貧
“買了保險后,即使市場上橡膠價格低,膠農收入也能有保證。”近日,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鎮深聯村委會門前,人保財險瓊中分公司的客戶經理為村民講解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的優勢。投保后,一旦橡膠市場價格低于約定的15元/公斤標準,膠農就可以獲得保險理賠,保證膠農尤其是貧困膠農的經濟收入。
目前,我省已有18個市縣開展了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參加投保的有3.95萬戶,其中貧困戶3.85萬戶,總承保的面積有38.67萬畝,總保額3.45億元。
此外,我省還引入商業保險介入扶貧工作,通過“保險兜底”,切實減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因病、因災、因意外返貧。通過農業保險、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農房保險、家庭人身保險、扶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扶貧保險,建立起覆蓋產業發展、農戶安居大病重疾、人身保障和融資增信等5個方面風險保障。截至目前,我省扶貧保險累計保障金額1476.89億元,累計惠及貧困人口201.37萬人次。
住上新房子,產業種植不愁銷路,割膠賣膠不愁價格,病了有大病保險和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報銷……“收入多了,負擔輕了,日子過得很有盼頭。”正如陳明建說的,越來越多的貧困戶,依靠著金融精準扶貧措施的“托一把、送一程”,有了脫貧致富的“底氣”。
“有政策的支持,只要人不懶,就能富起來。”這是陳明建這幾年的脫貧心得。他把各項扶貧政策都打印出來,工工整整地貼在新屋的大門處,“有不懂的,就看政策。”陳明建說,趕上了好政策,過上了好日子,他格外珍惜。
責任編輯:鄧麗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小程序
南海網微博